女娲健康网|男女情感口述:《谈性正浓》等“性”畅销书指南…… – 女娲健康网

女娲健康网|男女情感口述:《谈性正浓》等“性”畅销书指南……

婚姻是体制,其实恋爱也是体制。如果你违背了一男一女的恋爱准则,就要被社会、家长、道德所谴责,这就是体制的强悍。  

  非典型性图书“一夜情”

  2003年5月,就在“非典”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一本以口述实录的方式记录了19个都市女性的一夜情经历的图书《天亮以后说分手》上市了。非典导致的出版业全线萧条并没有阻止这本书强劲的销售势头,一个月内,“天亮”一书的销售量就突破了5万册,这个销售数字让许多业内人士都无法相信。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仅在“天亮”一书出版一个月内,图书市场上突然涌现出数本以“天亮”为名、以实录一夜情经历为内容的书,《天亮以后不分手》、《天不亮就分手》,这些绕口令似的名字让很多人觉得好笑,可是就在大家取笑这些跟风书籍的同时,业界传来的讯息是:所有的系列的书,不论是天亮还是天不亮,是分手还是不分手,都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其中《天亮以后说分手》四个月内共销售15万册。中国的图书市场一瞬间即被“一夜情”全面占领。

  性学专家李银河说,一夜情存在的社会条件是乡土社会向都市社会的转变,实际上也就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熟人社会制约开放的性关系,陌生人社会就恰恰相反,一种完全建立在陌生基础上的男女两性关系,让人重拾自由。也许正是这样,中国社会悄然经历着向都市社会的转变,而“一夜情”图书的热销,把这种悄然的转变暴露了出来。“一夜情”图书同时暴露的,还有都市男女日益加重的感情无助感与陌生感。那个出版《天亮以后说分手》一书的陈总编给这部书编织的理由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一夜情’中‘情’的成分,产生‘一夜情’的原因有相当是心理的因素、是情感宣泄的需要。而选择不认识的人宣泄内心的苦闷,互不干扰,非常安全。”同时这位主编又对“一夜情”人士的原谅是:“他们是社会压力、生活压力最大的一群人,有些人可能也遭遇过婚姻家庭方面的挫折,所以容易碰到这个问题……”

  劈腿就是对体制的反抗?

  《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中萨曼莎有句经典的话:“婚姻,就是两个人一周不停做爱的合法化”。这句话有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女人)都认可,另一角度说大家都认可结婚是一种体制。日本的著名导演兼畅销书作家村上龙有很著名的论断“过了三十五岁的还独身的极品男人是反常;而未结婚的极品女人比比皆是。”这是因为男人更被体制所束缚,或许是因为这个世界仍然是男权的。而村上龙站在一个日本社会观察者的角度说:女人首先站到了体制前沿来反抗,所以要红杏出墙,当然这也是“生物性力量对体制的不堪忍受”,他说“男人都是消耗品,甚至是一次性打火机,用完就扔掉,眉头都不要皱”。

  婚姻是体制,其实恋爱也是体制。如果你违背了一男一女的恋爱准则,就要被社会、家长、道德所谴责,这就是体制的强悍。所以我们有了一个委婉的叫法――“劈腿”。在流行文化先进于我们的台湾省,早已开始研究这个了。他们引进了西方的一些心理学博士的书,诸如《劈腿是天性》(佩珀?史瓦著)、《为什么男人爱劈腿,女人爱唠叨?》(亚伦?皮斯&芭芭拉?皮斯著)之类的书籍。企图指出,“劈腿是天性无误,男女之间一定要永远维持劈腿、被劈腿的可能性,这样两人之间才会有紧张感,才会有比较理想的关系”。很多日本男女公然说“因为我另外有情人,才让我能更爱我的配偶。”、“我宁可我的丈夫有外遇,那样大概不会像现在这样乏味、了无生气!”这多少跟国人的主旋律恋爱观相差太远,但又是很多人未敢表明的心声。

  时代落差的心理补偿

  说来惭愧,有时候和几个无聊友人(同性)看到电视里火辣的丰乳广告,就感叹“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啊,我们那时候……”。是的,有丹碧丝广告刚泛滥的时候,对于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主流人群来说的青春期就已经过去了。但是青春期过去了,只是性朦胧阶段过去了,情感往往在涉及婚姻的时候,才真正显露出我们关于性与爱的教育的先天不足。曾看到有人说这个网络资讯时代是“审美不能自理”的时代,其实也是“感情不能自理”的时代,只要去看看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然后从那些“泛红”的标题点击进去,必然可以到达一群不能自理者的乐园――“两性论坛”之类。这是一个巨大的落差,一边是高速前行、色情泛滥的网络时代,一边是从未有过正确的性导向和爱教育的无知者。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安琪专家认为,一夜情现象的背后有一个社会心理基础:“在道德作为个人私生活唯一评价的年代,如此的观念犹如一张大网,对个人行为具有极大约束力。同时,基层单位对职工的私生活也有行政制约,偶尔的感情‘出轨’会对个人前程如升迁、加薪以及声誉都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如今,这些状况对普通人来说都不存在了,“个人行为‘出轨’的社会和心理成本明显降低。”而回过头来,我们看西方的电影、听西方的音乐、读西方的图书,它们更主张的是疏导,而不是抑制。如《Perfect Alibis―How to Have an Affair and Get Away with It》一书的作者提倡“外遇恐怖平衡论”,劈腿要守法则原理,“你和对方的关系像是坐翘翘板,为求绝对平衡,双方都应握有彼此把柄,如此一来,谁都不敢轻易豁出去。”另一个两性作家干脆说:“你要的男人是那种字典里没有‘安定’和‘专情’的大情圣,即使同时拥有两打以上的女朋友,还是觉得内心很空虚。这种男人永远无法眼里只有一个你,因为他的爱情领域无限宽广,只要见到女人就会有反应。”

  文化精英谈性正浓

  在国内,以上的论调统统要被驳斥为“危险的”、“荒唐的”和“谬误的”。当我们这个时代的实际和理论、私下的真相和公开的谎言,已经不那么匹配的时候,出现了一本有着“百名作家”的超豪华谈话阵容的图书《谈性正浓》,翻开目录竟然有“换妻”这样的题目跃到瞳孔里――如果封面是纯白色的,说不定会有人误以为是本当代的“性爱白皮书”。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少女之心》这些书从来不曾在民间消失,但是“精英谈性”无疑在中国是罕见的,更何况是大规模的一群赫赫有名的精英。印象中李敖之女李文有篇杂文也叫“谈性正浓的种群”,开篇好像说要解放观念首先解放语言,她举荤段子之例,而《谈性正浓》这部书里是用文字对谈(形式虽是座谈,但看得出作家们是用文字交流),文字有遮蔽性,更何况是公开的文字,所以包括主编荆歌在内,每逢一个话题,都自我撇清――我没网恋过、我没外遇过、我没换妻过(这个更要说想也没想过)。这种撇清并不利于话题的深入。

  李文讲荤段子可以调节气氛,《谈性正浓》里也“收集”了一些“段子”,我看仅《换妻》一节就有5、6个“段子”,有杂志上的小道消息,有亲耳所闻者,有博览群书得来的――这几点都是作家们有的“特有资源”,小说家诗人导演都是日常生活的观察家,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报纸上的社会新闻有格外的敏感和体悟,当然读书更是必修课,所以《谈性正浓》带给我们的其实要比“性”,甚至单纯的情感,这个话题更多、更广泛。封面上的宣传语是“一部敏感话题的对话录,一部情感生活的指南书”――读过的人都觉得“指南”到也未必,这些作家常常“指东打西”,更或许就像诗人说“功夫在诗外”,它提供了性和感情之外的一些随想和领悟。有些思想的片断,做成小说太短,做成诗太小,收录在一本谈话录中,以免如唾随风也好。遗憾是,这部谈话录,味道还不够“浓”,或者说这些精英们多少显得有点保守。更准确的说法是,名字只是一个旗帜,实质上公开的话语仍然是遮掩的。这也是我们这个“谈性读物的泛滥时代”的真实状况,也是主流文化精英并不坦诚的真实状况。

  《谈性正浓》之话题摘要――

  1、关于“换妻”

  谈话者:作家朱文、叶弥、罗望子、麦家、张者、荆歌(主持)

  朱文:换妻游戏。作为一种性幻想,一定会让很多人着迷。一定有很多人去实践了它,然后它就不再是性幻想了。性幻想五彩缤纷,而性幻想的破灭总是大同小异。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
jiankang.ngnvip.com

文章来源:
女娲健康网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分享者社区 
健康者社区  
云书社区  
今日健康 
分享笔记 
伏羲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