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健康网|男女情感口述:妻子如妈妈 情人如衬衫…… – 女娲健康网

女娲健康网|男女情感口述:妻子如妈妈 情人如衬衫……

  妻子如妈妈百般呵护却渐失欢心情人如衬衫更换频繁可怎割旧情―――

  “活到46岁了,我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个什么人。”

  这个46岁的男人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过了不惑之年,可他说,自己并没有走出困惑。他最不能明白的,就是自己为什么陷在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头脑里想要走开,内心却没有勇气。他感觉自己被一股什么力量卡住了,这股力量是什么,他说不清。

  缺乏母爱让他找到“母亲型妻子”

  20年前,他与妻子相识。之前也有好多条件很好的姑娘令他动心,但没有一个让他感觉想要结婚,直到妻子出现。

  妻子的“综合条件”没有一样出众的地方:相貌一般,才学平平,家世普通。妻子生活在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乐观、能干。他说,那时妻子最能打动他的,就是她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这是他从来没有得到过的温暖,他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归属。他后来承认,他从来没有享受过母爱,也许,那是一种欠缺母爱的补偿。

  婚姻家庭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婚姻模式大致有三种:一种是母子型或父女型,一种是儿童型,第三种是成人型。在母子型或父女型婚姻里,必有一方处于依赖角色,一方处于家长式的养育角色。双方刚开始都很幸福,但很快便出现矛盾,处于儿女角色的一方往往出现不忠于婚姻的行为,但双方又很难分开。儿童型婚姻中双方都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像两个孩子一样不愿负责任,很容易因一点小事导致分手;以上两种都是不成熟的婚姻。成人型婚姻是最理想的状态,双方都有自己的生活,又能重视对方在婚姻中的地位,即使分手也能善始善终。而每个人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婚姻,与自己的成长环境与心理成熟度有密切的关系。

  他以宿命的方式找到一个“母亲型妻子”。

  母爱有了吸引力没了

  7个月大时,母亲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从此他与父亲相依为命。但是父亲要出去挣钱,他便被邻居的奶奶大婶阿姨替换照顾,后来他先后有过两个继母,印象已不很深。“母亲”和“母爱”在他的头脑中是模糊而陌生的字眼。

  他过早地开始学习料理自己,学习独立。

  从小在不幸中长大的孩子更善于在社会中立足。他的事业可称得上一帆风顺。从前在国家机关做到局长,是该局最年轻的局级干部。10年前毅然下海组建自己的公司,几年时间,公司的资产迅速累积,并于几年前成功上市。

  光环和赞誉一直笼罩着他,可他总觉得自己内心有一个阴暗的角落。那是他的情感世界。

  他很快熟悉、适应了妻子的照料,这一方面使他很享受很满足,另一方面,妻子的这种吸引力在逐渐淡化,甚至成为一种负担。每当妻子像一个妈妈一样唠唠叨叨替他操心时,他就有一种无名怒火。她越说东,他越往西,两个人觉得距离越来越大了。

  其实他这股无名怒火来自青春期未完成的叛逆,他把它带到了成年的婚姻生活。当童年的情感缺陷一旦得到补偿后,他的心理世界就有了更高的需求。

  他描述自己欠缺母爱的心理得到满足后,内心世界对理想配偶的想象:至少应该相貌姣好,有性吸引力,有一定学识,能有共同语言,能互相促进。

  这是妻子都不具备的。他有了外遇。

  “外面彩旗飘飘”的日子到头了

  问题是,他不只有一个外遇。

  他不肯透露数字。他说:“社会上不是流行一句话吗?‘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说的就是我。但是,说这话不是矫情―――我也不想彩旗飘飘。”

  每当他和一个女人相好,激情过后就有一种不安全感,觉得对方要离他而去。与其那样,还不如自己先离开对方,这样他就不必承受被抛弃的糟糕感觉。

  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怕被抛弃。于是,他多年来形成了一种模式,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甩一个。他也多次想要离婚,但他始终没离成。他过着这种打打闹闹、欲离不离的日子。20年纠缠在这个婚姻里,与其说是妻子始终不同意离婚,倒不如说,他对妻子也有一种“不忍”。这种“不忍”是什么呢?他形容说:“就像被妈妈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不忍抛弃妈妈的感觉。”

  最近,这种“不忍”又开始折磨他,而且比每一次都更加强烈,他觉得似乎必须作出选择了。

  他又遇到一个女人。这个女人让他发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与妻子当初给他的感觉不同。她仰慕他的才能,但她从不以此为荣,她有不错的事业,她以自己为荣。与她在一起,他有一种一定要强大起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的紧迫感。

  他甚至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从前的荒唐玷污了这个女人,而这之前却从没有感到对不起妻子。

  但接下来呢?他不知道自己该对谁负责。

  心理咨询师点评:这是一种典型的不健康婚姻模式,即“母子型”婚姻。在这种婚姻里,夫妻双方都满足了自己的某种情感欠缺,他们的所谓互补,是补偿了未完成的事件或童年情结,而不是站在成年人婚姻生活需要的角度来度量自己和对方。所以他们的亲情式“爱情”一闪即逝,但他们亲人式的情感又使他们难以决绝。

  此外,本案中的男主人公无法摆脱的道德焦虑来自于幼年的创伤,母亲的早逝让一个幼儿形成了被弃的恐慌,不断变换的养护人使他没有稳定安全的感觉,他对人的不信任感会伴随着成年后的情感生活,他的内心仍然需要继续成长。只有彻底摆脱那些来自过去的不成熟的防御,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入,才能从矛盾的内心世界走出来,以现实的眼光活在当下。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jiankang.ngnvip.com
文章来源:女娲健康网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分享者社区  健康者社区  云书社区  今日健康  分享笔记  伏羲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