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吴鞠通推崇的养胃阴,到底有多重要…… – 女娲健康网

叶天士、吴鞠通推崇的养胃阴,到底有多重要……

1.胃的生理功能 胃属腑为阳土,其体阳而用阴,胃阴在人体的作用主要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以及濡润宗筋百骸。养胃阴能使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增强,进一步则可使胃之阴阳协调,降而不逆,并能游溢精气,以供脾气散精,上朝于肺,肺朝百脉,九窍通利;还可以使上下阴阳相交,卧眠得安,又可以防御肝木顺乘。
2.叶天土的贡献 叶天士深得《内经》之旨,承袭了仲景的急下存阴其治在胃的思想,立论:阳明阳土得阴自安,胃喜清柔,最恶刚燥。他认为东垣之法大升阳气,其治在脾,而治脾之药不能笼统治胃。若脾湿寒凝,胃阳不振,则东垣之法效如桴鼓;如遇体质属木火之性,脾阳偏盛,胃阴素亏者,芪、术、升、柴不可轻投。从而叶氏制定了养胃方,由麦冬、玉竹、沙参、生草之类酌加石斛、大麦仁、乌梅等,燥极加甘蔗汁。后来,吴鞠通受叶氏著述影响和启发,并加以发挥,设立益胃汤、护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使养胃阴的理论更加完善。
3.胃阴亏损的病证 胃阴亏损的病证有胃痛、中消、噎膈等;胃失和降则可造成呃逆、呕吐、嘈杂、梅核气、卧不安等;津液失于上潮可引起干咳、失音等。胃阴不足的典型症状,可见不饥少纳或虚痞不食或多食而瘦,咽干口燥,口渴思饮,形瘦枯槁,五心发热,午后及夜寐烦躁,大便干结,脉细略数,舌质光红无苔,或有裂纹,或苔剥脱。
4.治法与方药 养胃阴旨在沃焦救焚,主要用甘寒养阴,一来柔润,二来清降。此外,急下存阴可使釜底抽薪,以间接护养胃阴。 甘寒养阴的方剂有叶氏养胃方、吴氏益胃汤、沙参麦冬汤、五汁饮、消渴方等。急下存阴的方剂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水行舟的方剂有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护胃承气汤等。 养阴药用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百合、生白芍、生地、知母、花粉、寒水石、梨汁、藕汁、荸荠汁、西瓜汁、甘蔗浆等。

察舌辨症歌原文 六淫感证有真传,临证先将舌法看。察色分经兼手足,营卫表里辨何难。 白肺绛心黄属胃,红为胆火黑脾经。少阴紫色兼圆浓,焦紫肝阳阴又青。 表白里黄分汗下,绛营白卫治天渊。次将津液探消息,泽润无伤涩已亏。 白为肺卫仍兼气,绛主心营血后看。白内兼黄仍气撩,边红中白肺津干。 卫邪可汗宜开肺,气分宜清猛汗难。入营透热羚犀妙,到血惟清地与丹。 白黄气分流连久,尚冀战汗透重关。舌绛仍兼黄白色,透营泄卫两和间。 白而薄润风寒重,温散何妨液不干。燥薄白苔津已少,只宜凉解肺家安。 苔若纯黄无白色,表邪入里胃家干。更验老黄中断裂,腹中满痛下之安。 太阴腹满苔黏腻,苍朴陈苓湿结开。黄燥若还胸痞闷,泻心小陷二方裁。 微黄黏腻兼无渴,苦泄休投开泄安。热未伤津黄薄滑,犹堪清热透肌端。 湿留气分苔黏腻,小溺如淋便快联。湿结中焦因痞满,朴陈温苦泄之痊。 上焦湿滞身潮热,气分宣通病自痊。湿自外来肌表者,秦艽苏桂解肌先。 湿热久蒸成内着,浓黄呕吐泻心权。若兼身目金黄色,五苓栀柏共茵煎。 舌绛须知营分热,犀翘丹地解之安。若兼鲜泽纯红色,胞络邪干菖郁攒。 素有火痰咸内闭,西黄竺贝可加餐。 心承胃灼中心绛,清胃清心势必残。君火上炎尖独赤,犀兼导赤泻之安。 若见边红中燥白,上焦气热血无干。但清膈上无形热,滋腻如投却病难。 绛舌上浮黏腻质,暑兼湿浊欲蒸痰。恐防内闭芳香逐,犀珀菖蒲滑郁含。 白苔绛底因何事,热因湿伏透之难。热毒乘心红点重,黄连金汁乱狂安。 舌绛碎生黄白点,热淫湿?欲生疳。古名狐惑皆同此,杂证伤寒仔细探。 舌绛不鲜枯更萎,肾阴已涸救之难。紫而枯晦凋肝肾,红泽而光胃液干。 黄厚方知邪入里,黑兼燥刺热弥深。屡清不解知何故,火燥津亡急救阴。 黑滑太阴寒水侮,腹痛吐利理中寻。更兼黏腻形浮胖,伏饮凝痰开逐斟。 舌见边黄中黑腻,热蒸脾湿痞难禁。吐呕便秘因伤酒,开泄中焦有泻心。 寒湿常乘气分中,风兼二气自从同。舌将黄白形中取,得诀才将脉症通。 温邪暑热走营中,兼入太阴气分同。吸受心营并肺卫,暑温夹湿卫营通。 伤寒入里阳明主,热病阳明初便缠。先白后黄寒化热,纯黄少白热蒸然。 热病无寒惟壮热,黄芩栀豉古今传。恶寒发热伤寒症,发汗散寒表剂先。 少阳温病从何断,舌绛须知木火燃。目赤耳聋身热甚,栀翘犀角牡丹鲜。 若是温邪从上受,窍中吸入肺先传。芩翘栀豉桑蒌杏,气燥加膏肺分宣。 邪入心营同胆治,再加元麦郁菖鲜。 寒温二气前粗辨,暑湿相循病必缠。湿病已陈黏腻舌,只将暑证再提传。 暑伤气分苔因白,渴饮烦呕咳喘连。身热脉虚胸又满,无形气分热宜宣。 蒌皮贝杏通芩滑,栀豉翘心竹叶煎。或见咳红荷叶汁,痞加朴蔻郁金川。 暑入心营舌绛红,神呆似寐耳如聋。溺淋汗出原非解,失治邪干心主宫。 犀滑翘丹元地觅,银花竹叶石菖同。欲成内闭多昏昧,再入牛黄即奏功。 暑湿合邪空窍触,三焦受病势弥漫。脘闷头胀多呕恶,腹痛还防疟痢干。 栀豉杏仁芩半朴,银花滑石郁红安。 湿温气分流连久,舌赤中黄燥刺干。咯血毋庸滋腻入,耳聋莫作少阳看。 三焦并治通茹杏,金汁银花膏滑寒。若得疹痧肌内透,再清痰火养阴安。 苔形粉白四边红,疫入募原势最雄。急用达原加引药,一兼黄黑下匆匆。 若见鲜红纯绛色,疫传胞络及营中。清邪解毒银犀妙,菖郁金黄温暑通。 温邪时疫多斑疹,临证须知提透宜。疹属肺家风与热,斑因胃热发如兹。 疹斑色白松肌表,血热如丹犀莫迟。舌白荆防翘薄力,舌红切忌葛升医。 凡属正虚苔嫩薄,淡红微白补休迟。浓黄腻白邪中蕴,诊者须知清解宜。

病案举例 楚某,男,32岁,干部。病历号:94280。 主诉:4个月来 呕吐。 病史:3年前开始,常有胃脘 嘈杂不适,饿时更甚,进食稍安,食油腻则胃胀。近4个月来,消谷善饥,过饥或受凉即发呕吐,吐出少量黄色酸水。每次发作均需注射止吐针。 现症: 烧心泛酸,时有 嗳气,前天呕吐少量黄色酸水,口干思凉饮,易汗出,头额时痛,大便稍干,小便如常。看之形体较瘦,牙板燥白,舌质略红 无苔,口气微臭,脉弦大。脉症合参,此乃阳明有热。阴愈伤则胃愈热,胃失冲和,逆而不降则发呕吐。拟甘寒养胃佐清热降逆之剂,宗叶氏养胃方和白虎汤意。 石斛12g,沙参10g,玉竹12g,知母10g,生石膏(打)12g,马尾连3g,代赭石12g,陈皮10g,生谷芽10g,神曲12g,生草6g。 二诊:上药进5剂,泛酸、呕吐止,仍口干思饮,消谷善饥,二便调,睡眠安,脉弦舌净。继守原意,前方去神曲、生谷芽、陈皮,加生地15g,生扁豆12g。6剂,隔日服1剂。 三诊:自述口干易饥好转,食量正常,呕吐一直未作,二便调, 脉缓舌净。仍服上方6剂,隔日服1剂。后拟丸药常服,调理善后。

丸药方:生地30g,石斛24g,麦冬20g,玉竹24g,藿梗12g,知母20g,生扁豆24g,陈皮12g,生草12g,生谷芽20g,清夏曲2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每服1丸,每日1次。

1.胃的生理功能 胃属腑为阳土,其体阳而用阴,胃阴在人体的作用主要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以及濡润宗筋百骸。养胃阴能使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增强,进一步则可使胃之阴阳协调,降而不逆,并能游溢精气,以供脾气散精,上朝于肺,肺朝百脉,九窍通利;还可以使上下阴阳相交,卧眠得安,又可以防御肝木顺乘。
2.叶天土的贡献 叶天士深得《内经》之旨,承袭了仲景的急下存阴其治在胃的思想,立论:阳明阳土得阴自安,胃喜清柔,最恶刚燥。他认为东垣之法大升阳气,其治在脾,而治脾之药不能笼统治胃。若脾湿寒凝,胃阳不振,则东垣之法效如桴鼓;如遇体质属木火之性,脾阳偏盛,胃阴素亏者,芪、术、升、柴不可轻投。从而叶氏制定了养胃方,由麦冬、玉竹、沙参、生草之类酌加石斛、大麦仁、乌梅等,燥极加甘蔗汁。后来,吴鞠通受叶氏著述影响和启发,并加以发挥,设立益胃汤、护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使养胃阴的理论更加完善。
3.胃阴亏损的病证 胃阴亏损的病证有胃痛、中消、噎膈等;胃失和降则可造成呃逆、呕吐、嘈杂、梅核气、卧不安等;津液失于上潮可引起干咳、失音等。胃阴不足的典型症状,可见不饥少纳或虚痞不食或多食而瘦,咽干口燥,口渴思饮,形瘦枯槁,五心发热,午后及夜寐烦躁,大便干结,脉细略数,舌质光红无苔,或有裂纹,或苔剥脱。
4.治法与方药 养胃阴旨在沃焦救焚,主要用甘寒养阴,一来柔润,二来清降。此外,急下存阴可使釜底抽薪,以间接护养胃阴。 甘寒养阴的方剂有叶氏养胃方、吴氏益胃汤、沙参麦冬汤、五汁饮、消渴方等。急下存阴的方剂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水行舟的方剂有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护胃承气汤等。 养阴药用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百合、生白芍、生地、知母、花粉、寒水石、梨汁、藕汁、荸荠汁、西瓜汁、甘蔗浆等。
病案举例 楚某,男,32岁,干部。病历号:94280。 主诉:4个月来呕吐。 病史:3年前开始,常有胃脘嘈杂不适,饿时更甚,进食稍安,食油腻则胃胀。近4个月来,消谷善饥,过饥或受凉即发呕吐,吐出少量黄色酸水。每次发作均需注射止吐针。 现症:烧心泛酸,时有嗳气,前天呕吐少量黄色酸水,口干思凉饮,易汗出,头额时痛,大便稍干,小便如常。看之形体较瘦,牙板燥白,舌质略红无苔,口气微臭,脉弦大。脉症合参,此乃阳明有热。阴愈伤则胃愈热,胃失冲和,逆而不降则发呕吐。拟甘寒养胃佐清热降逆之剂,宗叶氏养胃方和白虎汤意。 石斛12g,沙参10g,玉竹12g,知母10g,生石膏(打)12g,马尾连3g,代赭石12g,陈皮10g,生谷芽10g,神曲12g,生草6g。 二诊:上药进5剂,泛酸、呕吐止,仍口干思饮,消谷善饥,二便调,睡眠安,脉弦舌净。继守原意,前方去神曲、生谷芽、陈皮,加生地15g,生扁豆12g。6剂,隔日服1剂。 三诊:自述口干易饥好转,食量正常,呕吐一直未作,二便调,脉缓舌净。仍服上方6剂,隔日服1剂。后拟丸药常服,调理善后。
丸药方:生地30g,石斛24g,麦冬20g,玉竹24g,藿梗12g,知母20g,生扁豆24g,陈皮12g,生草12g,生谷芽20g,清夏曲2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每服1丸,每日1次。

……
女娲健康网       jiankang.ngnvip.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