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 – 女娲健康网

养生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养生保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跟着网络、书籍学习各种养生防病的方法,当然这些都是从养生最基础的东西延伸出来的,而养生也并不是按按穴位,吃点补药这么简单,中医养生有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健康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

“静”: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三伏天真是让人浑身不爽,身体出汗太多,一股股汗臭味让人觉得尴尬,于是人们躲在空调房里,或者出汗后立即冲凉,还有人过量、频繁使用止汗露。。。

可是你知道吗?你想尽办法让自己不出汗的养生法是错误的,其实夏季适当出汗更有益健康。出汗方式各式各样,到底哪种出汗方式才正确?

汗液藏有小秘密

汗,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由于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知觉发汗。此时发汗区域分布广,全身各部位皮肤,尤以前额、颈部、躯干前后、腰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最多;其次为颈、躯干侧面及四肢大部分;再次为股内侧面及腋下;最少是手掌和足。

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觉蒸发约600~700毫升水。对于一个体重68公斤的成年人来说,相当于流出了4公斤的汗水。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吃辛辣、热烫的食物亦引起发汗,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当人体处在高热状态时,不能发挥分泌汗液的作用,人就会发高烧,还可能造成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受损,可见汗腺调节人体体温的重要性。

你是哪种出汗方式,是主动出汗?还是被动出汗?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上下班等公交车时,被闷热的天气热得大汗淋漓;或者遇到难题,急得额头微微渗出汗珠;或者在上班途中疾步快走时汗水浸透衣服。。。

这汗些出方式有被动的,也有主动的,前几种是被动的,最后一种是主动的。我们来听一下专家是怎么说的:因运动而产生的排汗是主动出汗,因天气、环境或心理压力造成的出汗称为被动出汗。数据显示,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能经常运动的人,比例只占到28.2%。这说明,现代人还真是缺乏运动,大多数人的出汗方式都是被动出汗。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固”:固精、固气、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

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

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

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

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养生保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跟着网络、书籍学习各种养生防病的方法,当然这些都是从养生最基础的东西延伸出来的,而养生也并不是按按穴位,吃点补药这么简单,中医养生有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健康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

“静”: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固”:固精、固气、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

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

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

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

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
女娲健康网       jiankang.ngnvip.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