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康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是孩子生命曲线的又一个高峰期,在生理、心理上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带来一些困惑和烦恼。很多家长也为叛逆的青春期感到很烦恼,但青春期不能缺少家长的引导。那么,如何让孩子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1、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
2、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3、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孩子要保持自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父母不应回避,宜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解决和满足。
5、对常遇到的问题应恰当予以理解。如人是怎样出生的?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也可以从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示范性比喻。浅显地介绍人类生殖的生理,有助于孩子弄清问题。进行性教育时既要如实相告,又不能太复杂;既要鼓励孩子的求知欲,又要把一些具体细节很自然地延迟到孩子的未来生活中去了解。
6、父母自身行为的模范也很重要。父母之间感情真挚、融洽,道德高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就会使孩子热爱人生,热爱生活,正确对待性的问题。
在对儿童性教育这条路上很容易出现一些小错误,导致了早期性教育的失败。以现在的情况看来,对男孩的教育是不够的,因为据调查显示,女孩比男孩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性冲动等的知识。
方法不当童年笼罩阴影
1、切忌严肃谈性
孩子在年幼时喜好玩耍,若是把性教育当作一门课程来给孩子灌输,孩子会产生排斥的心理,若是家长们强加给孩子这些知识,严重者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性产生厌恶感。不如在孩子玩耍的同时,遇到了向你求助的事情时,你可以趁机对他进行性教育,当然,教育的时间要尽可能的短,不要扰乱孩子正常玩耍的情绪。
2、切忌在面对性提问采取回避态度
在传统家庭教育中,家长们是不允许孩子有任何行事的性提问的。在面对孩子的性提问时也是大多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孩子在这种压制和神秘的对待下,孩子便会产生扭曲的性心理与恐惧心理。容易在今后的生活中出现性冷淡、性欲低下或者对性产生厌恶的心理。在面对孩子的性提问时,家长们应微笑面对孩子,告诉他正确的答案。若是不能及时回答,也要第一时间查阅资料后告知孩子准确答案,接触其心底的疑问。孩子若还是不能理解,家长们可借用图画来讲解给孩子听,这样更符合孩子幼年时期的记忆法。
3、切忌父母带孩子去异性澡堂
我们在去公共澡堂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女性家长带着年幼的男孩子来洗澡,这种尴尬场面想必不少人经历过。其实孩子虽然年幼无知对这些事情还不是很懂,但是这种性刺激会导致孩子性意识的发生,进而加速了性早熟现象。
儿童家庭性教育的误区要了解
我国目前儿童早期性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诸多误区,主要归纳为性教育观念误区及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
(一)性教育观念误区
所谓性教育观是对性教育的必要性、性教育的作用以如何进行性教育等问题的看法。我们国家由于长期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在性教育观念上存在着误区,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坚持无师自通论、奉行无知盲从论和诱发论三方面。
①坚持无师自通论,是因为父母对儿童早期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性教育无关紧要,特别是没必要在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前进行性教育,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自然学会基本的生理卫生常识,长大了可以无师自通或水到渠成。理由是如果提前告诉他们,会形成强烈的性刺激,更加激发孩子们对性问题的好奇,所以索性采取置若罔闻、顺其自然的态度。
②奉行无知盲从论,是因为指父母对儿童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把握不准。生活中也有另一些父母遇到了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性问题,已经意识到性教育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碍于大人的面子或架子,羞于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面对孩子的提问显得局促不安、手足无措。还有部分父母采用欺骗的手段,违背科学地编造故事搪塞了事,更有甚者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这样会使迷茫中的儿童更加不知所措。
③诱发论,即认为性教育会造成性刺激,性知识的传授反而会起到诱发儿童出现性心理早熟等问题。纵观世界各国的性教育情况,尽管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开展性教育的内容、方法都有不同,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性教育开展较早的瑞典,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教育内容和体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性教育非但不会诱发性问题,反而起到了扼制性犯罪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性教育与性刺激是有本质区别的。引用美国雷婉医师的话:“性教育的文字与猥亵的文字是有着一大段距离的,猥亵的文字是诉诸情欲的故作不必要的动情描写。性教育的文字是诉诸理智的,是客观的、冷静的,只把你所必须知道的科学的事实告诉你。读了性教育的文字使人沉静而清醒,知道应取的态度和该走的方向。”
(二)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
有的人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对象只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这实际上是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玛丽考尔德博士认为:对于性教育,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之前,尤其是5岁之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地将决定儿童、少年以致此后一生有关“性”的种种方面。成人性变态中的“异性癖”、“同性恋”患者,实质上是不能正确地认同自己的性别。个体在生物学上的“性”,与其在心理学上的“性别”和社会学上的“性别角色”未必总保持一致,只有个体把自己看作男人或女人,同时其行为举止都符合自身的“性别身份”,才是性别认同。“异性癖”、“同性恋”者在性别认同中出现反常现象,表现为性别角色紊乱或性别角色倒错,往往是患者在童年的生活过程中,由父母及其他人对他们的不良教养态度、方式及期望造成的。因此,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从儿童早期就应该开始,从婴幼儿、童年一直到青少年,围绕着达到对“性别”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以及青春期的性适应等教育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开展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性教育的误区会直接影响到儿童早期性教育的效果,还可能因此而形成对性的羞耻感、厌恶感,甚至萌生罪恶感,引发成人时的性心理异常。树立正确的儿童性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儿童的性心理需要,开展科学、适当、有效的性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孩子生命曲线的又一个高峰期,在生理、心理上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带来一些困惑和烦恼。很多家长也为叛逆的青春期感到很烦恼,但青春期不能缺少家长的引导。那么,如何让孩子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1、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
2、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3、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孩子要保持自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父母不应回避,宜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解决和满足。
5、对常遇到的问题应恰当予以理解。如人是怎样出生的?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也可以从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示范性比喻。浅显地介绍人类生殖的生理,有助于孩子弄清问题。进行性教育时既要如实相告,又不能太复杂;既要鼓励孩子的求知欲,又要把一些具体细节很自然地延迟到孩子的未来生活中去了解。
6、父母自身行为的模范也很重要。父母之间感情真挚、融洽,道德高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就会使孩子热爱人生,热爱生活,正确对待性的问题。
儿童家庭性教育的误区要了解
我国目前儿童早期性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诸多误区,主要归纳为性教育观念误区及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
(一)性教育观念误区
所谓性教育观是对性教育的必要性、性教育的作用以如何进行性教育等问题的看法。我们国家由于长期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在性教育观念上存在着误区,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坚持无师自通论、奉行无知盲从论和诱发论三方面。
①坚持无师自通论,是因为父母对儿童早期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性教育无关紧要,特别是没必要在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前进行性教育,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自然学会基本的生理卫生常识,长大了可以无师自通或水到渠成。理由是如果提前告诉他们,会形成强烈的性刺激,更加激发孩子们对性问题的好奇,所以索性采取置若罔闻、顺其自然的态度。
②奉行无知盲从论,是因为指父母对儿童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把握不准。生活中也有另一些父母遇到了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性问题,已经意识到性教育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碍于大人的面子或架子,羞于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面对孩子的提问显得局促不安、手足无措。还有部分父母采用欺骗的手段,违背科学地编造故事搪塞了事,更有甚者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这样会使迷茫中的儿童更加不知所措。
③诱发论,即认为性教育会造成性刺激,性知识的传授反而会起到诱发儿童出现性心理早熟等问题。纵观世界各国的性教育情况,尽管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开展性教育的内容、方法都有不同,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性教育开展较早的瑞典,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教育内容和体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性教育非但不会诱发性问题,反而起到了扼制性犯罪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性教育与性刺激是有本质区别的。引用美国雷婉医师的话:“性教育的文字与猥亵的文字是有着一大段距离的,猥亵的文字是诉诸情欲的故作不必要的动情描写。性教育的文字是诉诸理智的,是客观的、冷静的,只把你所必须知道的科学的事实告诉你。读了性教育的文字使人沉静而清醒,知道应取的态度和该走的方向。”
(二)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
有的人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对象只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这实际上是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玛丽考尔德博士认为:对于性教育,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之前,尤其是5岁之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地将决定儿童、少年以致此后一生有关“性”的种种方面。成人性变态中的“异性癖”、“同性恋”患者,实质上是不能正确地认同自己的性别。个体在生物学上的“性”,与其在心理学上的“性别”和社会学上的“性别角色”未必总保持一致,只有个体把自己看作男人或女人,同时其行为举止都符合自身的“性别身份”,才是性别认同。“异性癖”、“同性恋”者在性别认同中出现反常现象,表现为性别角色紊乱或性别角色倒错,往往是患者在童年的生活过程中,由父母及其他人对他们的不良教养态度、方式及期望造成的。因此,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从儿童早期就应该开始,从婴幼儿、童年一直到青少年,围绕着达到对“性别”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以及青春期的性适应等教育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开展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性教育的误区会直接影响到儿童早期性教育的效果,还可能因此而形成对性的羞耻感、厌恶感,甚至萌生罪恶感,引发成人时的性心理异常。树立正确的儿童性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儿童的性心理需要,开展科学、适当、有效的性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