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中检查出细菌,严重吗……?…… – 女娲健康网

尿液中检查出细菌,严重吗……?……

  几乎每一次门诊,都有患者拿着尿液检查的化验单,面色焦急地说:

  医生,我的尿里查出了好多细菌,是不是尿路感染了?要怎么办?

  先别慌

  有这样的反应太正常了——在人们的想象中,细菌就是感染的同义词。

  然而,在尿液检查中,出现细菌更常见的情况是:尿液标本污染!

  人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如消化道,就是细菌生长的理想场所。

  人体内肠道细菌的数量能达到人体总细胞数的10倍,称起来足足有3斤重!

  尿道及周围存在一些细菌,是合情合理的。同样的,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几乎处处都有细菌,尿液检查的尿杯和尿管也不能幸免。

  所以,如果尿常规检查中单单只显示检出细菌,先不用惊慌。医生需要结合其他线索来进一步判断。

  尿路感染的诊断

  最为重要的线索是临床症状。

  如果真的出现尿路感染,患者通常会出现:

  尿频(正常饮水,每日排尿大于8次)

  尿急(一旦有尿意需即刻排尿)

  尿痛(尿道的刺痛或灼热感)

  上述三者合称为「膀胱刺激征」,提示尿路感染发生的部位可能较低,在膀胱或更末端的尿路。但如果同时伴有发热、腰痛等不适,则提示尿路感染的部位可能较高,需要考虑肾脏是不是发生了问题,比如肾盂肾炎。

  由于尿道解剖学的特点,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约有一半左右的女性一生中有过尿路感染的病史,而妊娠期妇女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当女性出现膀胱刺激征时,尿常规中细菌的提示意义就很大了。

  如果有了症状,记得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特殊的情况

  并不是所有的泌尿系感染都会出现膀胱刺激征,当患者尿常规中存在大量细菌而又没有临床症状时,我们需要参照尿常规中的另一个重要项目——白细胞。

  人们总希望找出通过某种方式,简便又快速地了解身体健康的情况。于是有了辨面相、识手纹、看指甲等方法。

  说实话,其中大部分都是胡说,经不起什么推敲。但有时候,医生倒真能通过「面相」看出些问题来。

  当然,医生们不是通过人中判断寿命长短,也看不出印堂发亮洪福齐天。一位好医生,能做到的是通过脸色、面容,大致了解身体状况,从而判断检查和诊断的方向。

  下面,就来简单说说,让大家了解一下如何「识相」「看脸色」。

  面色黑黄

  「面色黑黄、晦暗无光」,这是描述慢性肝病患者面容时的常用字眼,这种面容也被称为「肝病面容」。

  慢性肝病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色素代谢,会使色素在皮肤沉积,肝硬化患者若合并肾上腺功能减退,可以加重色素的沉积。皮肤干燥粗糙,肤色黝黑没有光泽。

  肝脏的急性损伤,常会形成黄疸。肝细胞功能受损,不能正常处理胆红素,导致皮肤、粘膜、眼白显出黄色来。

  当然吃了太多南瓜、胡萝卜也有可能造成「黄染」,但眼白和粘膜颜色通常正常。而且,严重肝病常常有明显而特殊的气味——「肝臭」。医生常常会将「气色」结合起来,初步判断。

  
灰白浮肿

  「面色灰白、浮肿」,小心肾脏问题。尿毒症患者的面容就常常会呈现这种状态。

  肾脏会分泌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存在疾病时,由于功能受损,导致红细胞减少,造成贫血而让面色显得灰白。

  同时,肾脏的滤过功能下降,多余的水分无法以尿液形式排出,容易出现水肿。

  如果还存在尿少、口中有氨味等情况,就要及时检查肾脏了。

 
苍白蜡黄

  白细胞会参与炎症。「炎」是两团火,而白细胞恰如人体里的消防队员,当感染出现时,它们会迅速地赶到现场去「灭火」。尿常规中白细胞的出现,提示我们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导致的炎症。

  此时,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做一项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

  按排尿时的先后顺序,一次排尿可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中段尿是排尿过程中流速最快最顺畅的部分,被污染的可能性也最小。

  无症状的患者,如果连续两次中段尿培养的菌落计数均≥10万个/毫升(或革兰氏阳性菌(某一种类的细菌)≥1000个/毫升),并且两次培养的菌种相同,则诊断为泌尿系感染。

  对于有症状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一般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而无症状的人群是否需要治疗,则仍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怀孕、学龄前儿童、曾出现过症状或有尿路梗阻等复杂状况的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具体的方案,医生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

  总结一下

  好了,最后总结一下,当我们看到尿常规检查中出现细菌超标时:

  1.别慌张,多数情况下,可能仅仅是污染。

  2.如果同时存在尿路症状或合并尿白细胞阳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清洁中段尿培养,并交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3.女性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临床判断时会更加谨慎。

  如果对你的尿液检查有疑惑,可以长按下面的二维码,拍照上传检查结果,在微信上问问医生哦~

  几乎每一次门诊,都有患者拿着尿液检查的化验单,面色焦急地说:

  医生,我的尿里查出了好多细菌,是不是尿路感染了?要怎么办?

  先别慌

  有这样的反应太正常了——在人们的想象中,细菌就是感染的同义词。

  然而,在尿液检查中,出现细菌更常见的情况是:尿液标本污染!

  人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如消化道,就是细菌生长的理想场所。

  人体内肠道细菌的数量能达到人体总细胞数的10倍,称起来足足有3斤重!

  尿道及周围存在一些细菌,是合情合理的。同样的,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几乎处处都有细菌,尿液检查的尿杯和尿管也不能幸免。

  所以,如果尿常规检查中单单只显示检出细菌,先不用惊慌。医生需要结合其他线索来进一步判断。

  尿路感染的诊断

  最为重要的线索是临床症状。

  如果真的出现尿路感染,患者通常会出现:

  尿频(正常饮水,每日排尿大于8次)

  尿急(一旦有尿意需即刻排尿)

  尿痛(尿道的刺痛或灼热感)

  上述三者合称为「膀胱刺激征」,提示尿路感染发生的部位可能较低,在膀胱或更末端的尿路。但如果同时伴有发热、腰痛等不适,则提示尿路感染的部位可能较高,需要考虑肾脏是不是发生了问题,比如肾盂肾炎。

  由于尿道解剖学的特点,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约有一半左右的女性一生中有过尿路感染的病史,而妊娠期妇女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当女性出现膀胱刺激征时,尿常规中细菌的提示意义就很大了。

  如果有了症状,记得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特殊的情况

  并不是所有的泌尿系感染都会出现膀胱刺激征,当患者尿常规中存在大量细菌而又没有临床症状时,我们需要参照尿常规中的另一个重要项目——白细胞。

  白细胞会参与炎症。「炎」是两团火,而白细胞恰如人体里的消防队员,当感染出现时,它们会迅速地赶到现场去「灭火」。尿常规中白细胞的出现,提示我们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导致的炎症。

  此时,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做一项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

  按排尿时的先后顺序,一次排尿可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中段尿是排尿过程中流速最快最顺畅的部分,被污染的可能性也最小。

  无症状的患者,如果连续两次中段尿培养的菌落计数均≥10万个/毫升(或革兰氏阳性菌(某一种类的细菌)≥1000个/毫升),并且两次培养的菌种相同,则诊断为泌尿系感染。

  对于有症状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一般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而无症状的人群是否需要治疗,则仍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怀孕、学龄前儿童、曾出现过症状或有尿路梗阻等复杂状况的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具体的方案,医生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

  总结一下

  好了,最后总结一下,当我们看到尿常规检查中出现细菌超标时:

  1.别慌张,多数情况下,可能仅仅是污染。

  2.如果同时存在尿路症状或合并尿白细胞阳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清洁中段尿培养,并交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3.女性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临床判断时会更加谨慎。

  如果对你的尿液检查有疑惑,可以长按下面的二维码,拍照上传检查结果,在微信上问问医生哦~

……
女娲健康网       jiankang.ngnvip.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