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血虚」、西医的「贫血」,它俩是一回事儿吗……?…… – 女娲健康网

中医的「血虚」、西医的「贫血」,它俩是一回事儿吗……?……

导读:中医和西医的概念不能混淆,需要解释清楚哦!

血虚与贫血,不但在词义上有些相似,而且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又有些重合交叉,因此,有人常把血虚与贫血当作相同的病证来处理,往往造成不良的医疗后果。

如有人认为四物汤是补血的,一遇到贫血的病人就首先考虑应用四物汤;

也有的把血虚的证候,或补血的适应证直接写成,面色皮肤唇甲苍白、眩晕乏力、心悸、舌质淡、脉象细数等慢性贫血的症状。

这样一来,更会使人误认为血虚与贫血是名异而实同的一种病证,治疗贫血应用养血补血的四物汤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血虚与贫血是中、西医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绝不能混为一谈。

一、中医的血虚

中医所说的血虚,是指体内阴血亏虚不能濡养脏腑、肌肉、经脉的一种病理现象。

具体来说有心血虚、肝血虚和心脾血虚的不同。

心血虚的症状多为心悸、怔仲、健忘、不寐、脉涩;

肝血虚的症状多为眩晕、眼花、目涩、手足发麻、四肢拘挛、皮肤干燥、月经不调、闭经或月经量少;

心脾血虚的明显症状为心悸、食少、乏力,以及月经不调、崩漏失血等症。

中医对上述病证的治疗,除了由痰、火、水、气所致之外,主要采用补血养心、养血柔肝、健脾生血等方法。

这里所说的血虚,除了心脾两虚有部分贫血外,单纯的心血虚或肝血虚很少是贫血病。

二、西医的贫血

现代医学所说的贫血,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病理状态。

贫血病人在中医辨证中,除有血虚症状外,主要还有乏力倦怠、呼吸短促、面色晄白、畏寒肢冷、浮肿、舌淡、脉虚等气阳不足的现象。

导读:今天介绍蒲黄的临床运用经验,一起学习一下吧!

1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乃气、血、水失常之病,其发生多因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生,日久聚湿成痰,痰阻血行,瘀血内生,痰瘀互结而成,故临证时必须明确,此气乃脾气虚弱,此水乃湿浊之邪,此血为痰瘀互结,治疗须注重健脾补气、利水渗湿、祛痰活血。

临证利水除痰、活血则首选蒲黄,配以黄芪、党参、白术健脾补气;

而蒲黄配云苓、苡仁、泽泻具有较强的利水渗湿作用,配法夏、荷叶、炒山楂则除痰泄浊,配丹参、郁金、炒山楂则活血化瘀,故治疗有效。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蒲黄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配合荷叶、泽泻、山楂等降脂效果更佳而治标,健脾益气则为治本之策。

2

高血压病头痛

中老年高血压病多因肾精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导致肝肾亏损,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而致头痛。

对于中老年患者因肝肾阴虚,加上工作烦劳等诱发加重肝阳上亢而头痛者。

蒲黄入肝经,具有较好平肝降压作用,若以其配钩藤、葛根活血利水可协助降压;以夏枯草、桑寄生滋养肝肾,诸药共奏平肝潜阳、活血利水之功,故能取效。

3

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范畴,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虚者应首推脾气虚弱,实证则痰湿血瘀为主,终致心脉痹阻而发病。

治疗则在重视健脾益气的同时,注意化瘀祛痰,而蒲黄入心经,化瘀止痛力强,同时能利水泄浊,且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其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血液循环的作用。

临证以蒲黄配丹参、郁金、地龙、山楂、川芎增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而以党参、云苓等健脾益气,化湿治其本;蒲黄配苍术、荷叶、法夏等除痰泄浊,诸药合用协同增效,标本兼治,故疗效显著。

也可以说,血虚是因阴血的亏耗,贫血是因气阳的不足。

再从四物汤养血补血的功用来看,它的主要适应证是肝肾阴血不足所致的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胎动不安、血下不止等,实际上是用治血虚,不适于治疗贫血。

四物汤的性能虽然静中有动,但终属阴胜腻滞之品,用治贫血的病人,不但无益,反而会出现食少、便溏、神疲乏力等阳虚阴盛的现象,以致造成阳无以生,阴无以长,愈补血、血愈贫的不良后果。

如治疗心血不足、健忘不寐的养血清心汤;治疗血虚,五心烦热,昼则明了,夜则发热的四物二连汤;治疗心血不足、心悸怔忡的四物安神汤;

治疗血虚肝郁、月经不调的加味四物汤;治疗血下不止、胎动不安的芎归胶艾汤等。

如果认为血虚等同于贫血,将此类方剂也用于治疗贫血,只能有害无利,不会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应该怎样治疗贫血?

中医认为贫血的原因是“无阳则阴无以生”,“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所以,治疗慢性贫血不但需要“扶阳益阴、补气生血”的方法,即便急性失血,亦必须遵循“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的原则,采用“益气固脱、补气生血”的方法。

如贫血表现为气血两虚者,宜用圣愈汤或八珍汤;

阴阳两虚明显者,宜用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

伴有心悸失眠、食少便溏者宜用归脾汤。

严重的贫血,往往存在肾阳的不足,必须采用补阳益阴、填精益髓、化生精血的方法,才能取得一定效果,常用方剂如薯蓣丸、右归丸之类。

总之,血虚是单纯阴血不足,而贫血是气血阴阳俱虚。贫血可涵有血虚,而血虚不一定贫血,二者不得混同。

导读:中医和西医的概念不能混淆,需要解释清楚哦!

血虚与贫血,不但在词义上有些相似,而且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又有些重合交叉,因此,有人常把血虚与贫血当作相同的病证来处理,往往造成不良的医疗后果。

如有人认为四物汤是补血的,一遇到贫血的病人就首先考虑应用四物汤;

也有的把血虚的证候,或补血的适应证直接写成,面色皮肤唇甲苍白、眩晕乏力、心悸、舌质淡、脉象细数等慢性贫血的症状。

这样一来,更会使人误认为血虚与贫血是名异而实同的一种病证,治疗贫血应用养血补血的四物汤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血虚与贫血是中、西医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绝不能混为一谈。

一、中医的血虚

中医所说的血虚,是指体内阴血亏虚不能濡养脏腑、肌肉、经脉的一种病理现象。

具体来说有心血虚、肝血虚和心脾血虚的不同。

心血虚的症状多为心悸、怔仲、健忘、不寐、脉涩;

肝血虚的症状多为眩晕、眼花、目涩、手足发麻、四肢拘挛、皮肤干燥、月经不调、闭经或月经量少;

心脾血虚的明显症状为心悸、食少、乏力,以及月经不调、崩漏失血等症。

中医对上述病证的治疗,除了由痰、火、水、气所致之外,主要采用补血养心、养血柔肝、健脾生血等方法。

这里所说的血虚,除了心脾两虚有部分贫血外,单纯的心血虚或肝血虚很少是贫血病。

二、西医的贫血

现代医学所说的贫血,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病理状态。

贫血病人在中医辨证中,除有血虚症状外,主要还有乏力倦怠、呼吸短促、面色晄白、畏寒肢冷、浮肿、舌淡、脉虚等气阳不足的现象。

也可以说,血虚是因阴血的亏耗,贫血是因气阳的不足。

再从四物汤养血补血的功用来看,它的主要适应证是肝肾阴血不足所致的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胎动不安、血下不止等,实际上是用治血虚,不适于治疗贫血。

四物汤的性能虽然静中有动,但终属阴胜腻滞之品,用治贫血的病人,不但无益,反而会出现食少、便溏、神疲乏力等阳虚阴盛的现象,以致造成阳无以生,阴无以长,愈补血、血愈贫的不良后果。

如治疗心血不足、健忘不寐的养血清心汤;治疗血虚,五心烦热,昼则明了,夜则发热的四物二连汤;治疗心血不足、心悸怔忡的四物安神汤;

治疗血虚肝郁、月经不调的加味四物汤;治疗血下不止、胎动不安的芎归胶艾汤等。

如果认为血虚等同于贫血,将此类方剂也用于治疗贫血,只能有害无利,不会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应该怎样治疗贫血?

中医认为贫血的原因是“无阳则阴无以生”,“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所以,治疗慢性贫血不但需要“扶阳益阴、补气生血”的方法,即便急性失血,亦必须遵循“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的原则,采用“益气固脱、补气生血”的方法。

如贫血表现为气血两虚者,宜用圣愈汤或八珍汤;

阴阳两虚明显者,宜用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

伴有心悸失眠、食少便溏者宜用归脾汤。

严重的贫血,往往存在肾阳的不足,必须采用补阳益阴、填精益髓、化生精血的方法,才能取得一定效果,常用方剂如薯蓣丸、右归丸之类。

总之,血虚是单纯阴血不足,而贫血是气血阴阳俱虚。贫血可涵有血虚,而血虚不一定贫血,二者不得混同。

……
女娲健康网       jiankang.ngnvip.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