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后为什么会和儿媳葬在一起……
甄后,即曹丕之妻甄文昭。她原为袁绍二儿子袁熙之妻。曹操打败袁绍进入邺城后,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见其美貌绝伦,遂纳之为妻。后甄氏失宠,被曹丕赐死,葬于邺城。
曹操之墓为何与其儿媳墓连在一起呢?这中间还有些故事呢。原来,曹操在攻打袁绍之前,早已听说了甄氏的美貌,但其子曹丕捷足先登,作为父亲,怎能夺儿子之美呢?再说,曹操和袁绍同辈,若娶其儿媳为妻,岂不贻笑于天下!
虽然甄氏被儿子娶走,但做父亲的还是念念不忘。曹操与甄氏的关系还真有些微妙,至于二人是否有私情,不敢妄加断语,但从一些现象分析,似乎能找出点线索来。
《后汉书·孔融传》中写道:孔融系名门出身,为孔子二十世孙,自少誉满清流,为人恃才傲物,最后被曹操所杀。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嘲笑曹丕纳甄氏乃是“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未解其意,询问之。孔融答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这“侮漫之辞”,揭了曹操家丑,因为曹操一向以周文公自诩。曹操听了这话,认为孔融是在讲自己,所以盛怒之下,孔融人头落地。
还有一个根据,即是曹丕的表现。曹丕娶甄氏时,是十分喜爱的,但曹操一死,马上就冷落了她。据《魏书》记载,甄氏对曹丕的新宠说了一些不满的话,曹丕知道了甚为震怒,对其百般虐待,最后又下诏书,赐之以毒酒,令她自杀。甄氏不喝毒酒,曹丕的新宠妃子郭氏就用糠塞于其口,趁其喘息之时,强行灌下毒酒,将其害死。另外,曹操死后,曹丕将其父的妃嫔全部召来,供自己玩乐。一次曹丕生病了,其母卞太后前去看望。她掀起门帘一看,见曹丕床侧坐着的女子都是曹操生前的贴心宫妃。太后惊奇地问:“这些人何时被召到你房中来的?”曹丕回答:“父亲刚死,我就召她们来了。”说话时脸上毫无羞愧之色。卞太后见此情形,气愤地说:“你这样做,死了连狗鼠都不吃你!”
在封建社会,除了明孝宗朱佑樘,其他的天子往往三宫六院,坐拥天下美女。后宫妃嫔们往往想破了头要获得天子的宠爱,然而往往“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天子一般自幼生长在后宫,立为储君后居于东宫,当他到了青春期,又是谁带他偷吃禁果呢?
这个人往往就是陪伴在太子身旁的宫女或者乳母们,她们陪伴着太子成长,往往成为太子最依赖最信任的人,而且又对太子绝对服从,所以小太子们有了青春期的萌芽后,她们就负担起为太子上人体生理卫生课的责任。
如果是宫女被临幸,很有可能一步登天,未来成为天子的妃嫔,如果诞下龙种,甚至有一天贵为太后也未可知。如果是乳母,就比较可怜了,毕竟跟太子有名义上的母子情分,所以即使两人发生了不伦的关系,乳母的名分也不可能更改,终生只能在宫中为仆众。
明代成化、万历、天启三位天子就是很好的例子。
成化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本来他放心在宫中做着太子,但由于他的老爹英宗土木之变被鞑靼抓去做了俘虏,后来他叔叔即位,他的位置就比较尴尬,天天被幽禁着担惊受怕。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年长他17岁的宫女万贞儿,在长期的相依为掷中,朱见深被培养出了浓重的恋母情结。后来宪宗即位,冲破层层阻碍,将万贞儿封为贵妃。对其宠爱一生,不离不弃。
万历天子朱翊钧10岁就做了天子,一次路过慈宁宫见到了美貌的宫女王氏,一时独霸不住将王氏就地正法。王氏很快有了身孕,为大明王朝产下了下一任继承人朱常洛。
但是朱翊钧临幸王氏时可能有点昏头,提上裤子就不认账,很是忏悔当时黑灯瞎火没看清长相。王氏被打入冷宫,郁郁而终,以致很长时间朱常洛也连带着母亲的关系不受父皇喜爱。后来登位刚一个月就被人害死。
从这两点看,曹操似乎与甄氏有暧昧之情,所以才导致了孔融之死和曹丕的报复。也许,正是因为曹操的这段丑事,清朝的学究们才故意将两个人的坟墓绘制在了一起。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大胆的假设,并无事实根据。
另一种说法认为,曹操陵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
1991年第5期《风景名胜》杂志上刊载了一篇题为《魏武故里话曹操》的文章。文章认为,曹家孤堆即是曹操陵,其理由有三:其一,《魏书·文帝纪》载:“甲午(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亳州志》载:“父帝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前,树碑曰大飨之碑。”曹操死于该年正月,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那曹丕(魏文帝)为何不去邺而返故里?说明曹丕此行目的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
其二,《魏书》还说:“丙申,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处。曹操31岁时曾返乡在此建筑了精舍,而曹丕也于187年生于此处。所以曹丕祠谯陵,其意有二,一不忘所生之地,二祭先王之陵。
其三,亳州有庞大的曹操宗族墓群,其中包括曹操祖父曹腾墓,其父曹嵩墓等,曹操长女曹宪墓也在此处发现,综上可知,曹操之陵亦当在此。
但是这种说法纰漏甚多。其中一个明显的错误是,把曹丕的几次祭祀作为证明曹操之陵在亳州的证据。其实,历代皇帝的祭祀,并不见得只是祭父,更多的是祭祖,如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派懂得风水的大官到其出生地泗州选址,为其高祖、曾祖、祖父造陵,所以曹丕之于祠谯,只是一种祭拜祖先的活动,并不能证明曹操墓即在此处。至于曹家祖坟在此,曹操之墓也必在此的说法就更显得苍白无力了。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尴尬局面,后人不由得发出了“生前欺天,死后欺人”的感叹,而对曹操为人之奸诈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角度看,曹操一生节俭,力主并亲身实践“薄葬”,这在历史上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曹操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其采用隐秘的办法处置后事,也是迫不得已。而且这种办法,不仅保护了自己,也使诸多的盗墓贼无从下手,一次次徒劳无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曹操又是十分明智的。
从曹操入葬至今,时光已流逝了一千多年,曹操的真正陵寝还没有找到踪迹,也许人们是永远找不着了。
甄后,即曹丕之妻甄文昭。她原为袁绍二儿子袁熙之妻。曹操打败袁绍进入邺城后,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见其美貌绝伦,遂纳之为妻。后甄氏失宠,被曹丕赐死,葬于邺城。
曹操之墓为何与其儿媳墓连在一起呢?这中间还有些故事呢。原来,曹操在攻打袁绍之前,早已听说了甄氏的美貌,但其子曹丕捷足先登,作为父亲,怎能夺儿子之美呢?再说,曹操和袁绍同辈,若娶其儿媳为妻,岂不贻笑于天下!
虽然甄氏被儿子娶走,但做父亲的还是念念不忘。曹操与甄氏的关系还真有些微妙,至于二人是否有私情,不敢妄加断语,但从一些现象分析,似乎能找出点线索来。
《后汉书·孔融传》中写道:孔融系名门出身,为孔子二十世孙,自少誉满清流,为人恃才傲物,最后被曹操所杀。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嘲笑曹丕纳甄氏乃是“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未解其意,询问之。孔融答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这“侮漫之辞”,揭了曹操家丑,因为曹操一向以周文公自诩。曹操听了这话,认为孔融是在讲自己,所以盛怒之下,孔融人头落地。
还有一个根据,即是曹丕的表现。曹丕娶甄氏时,是十分喜爱的,但曹操一死,马上就冷落了她。据《魏书》记载,甄氏对曹丕的新宠说了一些不满的话,曹丕知道了甚为震怒,对其百般虐待,最后又下诏书,赐之以毒酒,令她自杀。甄氏不喝毒酒,曹丕的新宠妃子郭氏就用糠塞于其口,趁其喘息之时,强行灌下毒酒,将其害死。另外,曹操死后,曹丕将其父的妃嫔全部召来,供自己玩乐。一次曹丕生病了,其母卞太后前去看望。她掀起门帘一看,见曹丕床侧坐着的女子都是曹操生前的贴心宫妃。太后惊奇地问:“这些人何时被召到你房中来的?”曹丕回答:“父亲刚死,我就召她们来了。”说话时脸上毫无羞愧之色。卞太后见此情形,气愤地说:“你这样做,死了连狗鼠都不吃你!”
从这两点看,曹操似乎与甄氏有暧昧之情,所以才导致了孔融之死和曹丕的报复。也许,正是因为曹操的这段丑事,清朝的学究们才故意将两个人的坟墓绘制在了一起。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大胆的假设,并无事实根据。
另一种说法认为,曹操陵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
1991年第5期《风景名胜》杂志上刊载了一篇题为《魏武故里话曹操》的文章。文章认为,曹家孤堆即是曹操陵,其理由有三:其一,《魏书·文帝纪》载:“甲午(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亳州志》载:“父帝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前,树碑曰大飨之碑。”曹操死于该年正月,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那曹丕(魏文帝)为何不去邺而返故里?说明曹丕此行目的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
其二,《魏书》还说:“丙申,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处。曹操31岁时曾返乡在此建筑了精舍,而曹丕也于187年生于此处。所以曹丕祠谯陵,其意有二,一不忘所生之地,二祭先王之陵。
其三,亳州有庞大的曹操宗族墓群,其中包括曹操祖父曹腾墓,其父曹嵩墓等,曹操长女曹宪墓也在此处发现,综上可知,曹操之陵亦当在此。
但是这种说法纰漏甚多。其中一个明显的错误是,把曹丕的几次祭祀作为证明曹操之陵在亳州的证据。其实,历代皇帝的祭祀,并不见得只是祭父,更多的是祭祖,如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派懂得风水的大官到其出生地泗州选址,为其高祖、曾祖、祖父造陵,所以曹丕之于祠谯,只是一种祭拜祖先的活动,并不能证明曹操墓即在此处。至于曹家祖坟在此,曹操之墓也必在此的说法就更显得苍白无力了。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尴尬局面,后人不由得发出了“生前欺天,死后欺人”的感叹,而对曹操为人之奸诈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角度看,曹操一生节俭,力主并亲身实践“薄葬”,这在历史上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曹操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其采用隐秘的办法处置后事,也是迫不得已。而且这种办法,不仅保护了自己,也使诸多的盗墓贼无从下手,一次次徒劳无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曹操又是十分明智的。
从曹操入葬至今,时光已流逝了一千多年,曹操的真正陵寝还没有找到踪迹,也许人们是永远找不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