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肾之秋分篇…… – 女娲健康网

中医护肾之秋分篇……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自古谚语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从秋分这一天起,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从秋分起,白天热,夜晚凉,人们在进行日常活动的时候,就容易身体不适应气候的变化而生病。《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入秋开始,就应着手调养身体,防御疾病,而秋分是秋季调养的重要时节。

  秋分作为昼夜时间相等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关键是做到顺天应时,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饮食调养上,要以阴阳平衡做为出发点,《素问·上古天真论》云:“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因病不同的辨证饮食,也是避免机体早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的重要条件之一。

  
饮食的调养

一、润肺

  秋易生燥,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肺主秋属金,肾主冬属水,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肾主呼吸,肺主纳气,水能生金,故肺肾阴阳互生互滋,临床中常用金水相生的大法治疗肺肾阴虚。

  “润其燥”是秋分养生的重中之重。《素问·藏气法时论》上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秋天易收不宜散,在饮食调养上可以多食酸味、少食辛味,并配合以甘润之品,以合秋收之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酸可收敛肺气,酸甘又可化阴,以滋益阴津;而辛味性散,发散肺气。故应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白萝卜、梨、石榴、葡萄、柿子、甘蔗、藕、百合、银耳、蜂蜜、乳品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俗话说:

  男靠吃,女靠睡。

  男不离韭,女不离藕。

  男要‘冷’养,女要‘热’养。

  ……

  其实,这些俗话都在说明一件事:男女养生,各有侧重。

  今天就送给大家一份最全的男性养生重点手册,能帮你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健健康康活到百岁!

 
男靠吃

  对于男性来说,吃主要为了养肾精,因为肾主阳气收藏,人体的阳气来源于肾脏,肾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因此,可以多吃补肾生精的食物,如枸杞、淮山药、栗子、黑芝麻、莲子等。

  对于女性来说,虽然吃不如睡更重要,但也要吃对才行。女性需要养肝血,因此要多吃补血养阴的食物,如当归、红枣、阿胶、羊肉汤等。

 
男要“冷养”

  研究发现,生活在温暖、阳光充足地区的女性寿命较长;在气候凉爽地区居住的男性则活得更久。

  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男人“火力壮”、怕热;女人则更怕冷。因此,男要“冷”养,女要“热”养。

  男性蒸桑拿或热水浴时,温度以37℃~41℃为宜,每次15~20分钟;

  还应努力“戒掉”长时间骑车或驾车、爱穿紧厚牛仔裤、长期坐在宽松沙发里等习惯,对生殖功能有影响。

 
男补锌

  对男人来说,锌元素至关重要,会影响其雄性激素的分泌。在正常排泄中,男性每天丢失的锌元素也要多于女性。

  每天吃一小把松子,能补锌,对大脑和心血管健康有利;

  多吃紫菜、牛肉、猪肝、芝麻、海产品等富含锌的食物。

  增加日常的活动量,血清中锌浓度也会逐步提高。

 
二、健脾

  秋分养生除了润肺,首要健脾,因为脾胃功能的好坏,对肾有很大作用。脾胃化生血液,故为为后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故为先天之本,两者之间相互滋生、促进。《脾肾相关疾病证治精要》[1]提出:“脾病传肾,肾病传脾”、“肾病从脾论治”等相关观点。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后天不能滋养先天,从而诱发或加重使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症状。

  此外,夏天,人们吃过多寒凉东西,再加上夏季湿气重,易困脾胃,这些状况都要在秋季得到改善。所以秋分应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例如山药归肺脾肾三经,是健脾养胃的重要食膳,此外还有补肾涩精、生津益肺等功效,此外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上述食物煮粥食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并且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

 
三、滋肾

  肾为五脏阴阳之根,为生命之源,中医在养生防病方面,要以肾为本。秋分一般要提前补肾,肾补好了,才容易抗御冬天的寒冷之气,即所谓“体内有真阳,伴你度寒冬。”例如,秋季,老人小孩的哮喘病特别容易发作,这就是肾虚的表现。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

  板栗是补肾之佳品,《本草纲目》记载,板栗治疗肾虚,腰腿无力,《千金方》也称板栗是肾之果,此外板栗有健脾胃、益气、壮腰、强筋、止血和消肿、强心等功用。黑色食品也可谓是补肾精的黄金食品,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还可以在秋分应多吃核桃、枸杞、莲子、雪耳、太子参等健脾补肾的食物。

 
穴位保健也是养肾的重要方法

一、搓命门/砸命门:

  两手掌分别放至腰部命门穴,来回摩擦,至有热感;或者两手虚拳,轻叩击命门,早晚一遍,每遍约200次。张景岳《类经附翼》说:“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命门是益肾壮阳的要穴,对肾虚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有着良好的疗效。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还有强肾固本,温肾壮阳,补肾纳气、延缓衰老的作用。

  
二、脚心按摩法:

  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

  以上就是秋分时节的养生要点,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天高气爽的秋季里,养好阳气,为迎接寒冷的冬天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自古谚语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从秋分这一天起,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从秋分起,白天热,夜晚凉,人们在进行日常活动的时候,就容易身体不适应气候的变化而生病。《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入秋开始,就应着手调养身体,防御疾病,而秋分是秋季调养的重要时节。

  秋分作为昼夜时间相等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关键是做到顺天应时,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饮食调养上,要以阴阳平衡做为出发点,《素问·上古天真论》云:“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因病不同的辨证饮食,也是避免机体早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的重要条件之一。

  
饮食的调养

一、润肺

  秋易生燥,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肺主秋属金,肾主冬属水,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肾主呼吸,肺主纳气,水能生金,故肺肾阴阳互生互滋,临床中常用金水相生的大法治疗肺肾阴虚。

  “润其燥”是秋分养生的重中之重。《素问·藏气法时论》上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秋天易收不宜散,在饮食调养上可以多食酸味、少食辛味,并配合以甘润之品,以合秋收之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酸可收敛肺气,酸甘又可化阴,以滋益阴津;而辛味性散,发散肺气。故应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白萝卜、梨、石榴、葡萄、柿子、甘蔗、藕、百合、银耳、蜂蜜、乳品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二、健脾

  秋分养生除了润肺,首要健脾,因为脾胃功能的好坏,对肾有很大作用。脾胃化生血液,故为为后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故为先天之本,两者之间相互滋生、促进。《脾肾相关疾病证治精要》[1]提出:“脾病传肾,肾病传脾”、“肾病从脾论治”等相关观点。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后天不能滋养先天,从而诱发或加重使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症状。

  此外,夏天,人们吃过多寒凉东西,再加上夏季湿气重,易困脾胃,这些状况都要在秋季得到改善。所以秋分应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例如山药归肺脾肾三经,是健脾养胃的重要食膳,此外还有补肾涩精、生津益肺等功效,此外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上述食物煮粥食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并且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

 
三、滋肾

  肾为五脏阴阳之根,为生命之源,中医在养生防病方面,要以肾为本。秋分一般要提前补肾,肾补好了,才容易抗御冬天的寒冷之气,即所谓“体内有真阳,伴你度寒冬。”例如,秋季,老人小孩的哮喘病特别容易发作,这就是肾虚的表现。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

  板栗是补肾之佳品,《本草纲目》记载,板栗治疗肾虚,腰腿无力,《千金方》也称板栗是肾之果,此外板栗有健脾胃、益气、壮腰、强筋、止血和消肿、强心等功用。黑色食品也可谓是补肾精的黄金食品,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还可以在秋分应多吃核桃、枸杞、莲子、雪耳、太子参等健脾补肾的食物。

 
穴位保健也是养肾的重要方法

一、搓命门/砸命门:

  两手掌分别放至腰部命门穴,来回摩擦,至有热感;或者两手虚拳,轻叩击命门,早晚一遍,每遍约200次。张景岳《类经附翼》说:“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命门是益肾壮阳的要穴,对肾虚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有着良好的疗效。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还有强肾固本,温肾壮阳,补肾纳气、延缓衰老的作用。

  
二、脚心按摩法:

  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

  以上就是秋分时节的养生要点,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天高气爽的秋季里,养好阳气,为迎接寒冷的冬天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
女娲健康网       jiankang.ngnvip.com

发表回复